五角大楼年度采购报告显示,全球战斗机市场2025年总需求量突破1,200架,亚洲新兴市场占据28%。在这份报告中,印度LCA“光辉”(Tejas)战斗机赫然在列,甚至被多家印度主流媒体冠以“亚洲新希望”。而就在同一时间,全球最贵的五代机——中国歼20,单价已被推高至9,000万美元,每年新增约60架。光辉与歼20的对抗,成为2025年国际军迷圈最具话题的博弈。印度媒体声称“光辉超越歼20”,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?
轻型战机的印度梦印度斯坦航空公司(HAL)自1983年启动LCA项目,意图用自主研发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,彻底替换老旧的米格-21机群。四十余年的攻坚路,几乎伴随着印度现代航空工业的成长和自我怀疑。HAL的工程师们曾设想通过复合材料、大推重比和数字飞控系统,实现对同期西方四代机的“超越”。
Tejas的设计思路更偏向“灵活、轻巧、适应高原”。其无尾三角翼布局和大量复合材料应用,极大地减轻了机体重量。在机动性能的理论参数上,转弯半径和爬升率都具备不俗表现。根据HAL公布的数据,Tejas Mk1A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.6马赫,最大挂载能力超过4吨。
展开剩余85%但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不肯轻易低头。卡维里国产发动机的迟迟未能量产,迫使Tejas长期依赖美国GE系列发动机。2024年初,印度国防部统计称,Tejas Mk1A的国产化率刚刚突破62%,距离完全自主仍有不小的距离。
光辉真的赢得了世界的青睐吗?印度媒体在2025年4月多次高调报道,“光辉”战斗机获得了包括美国、马来西亚、阿根廷、菲律宾、尼日利亚等多国青睐。社交平台上一张张Tejas挂满导弹、腾空而起的照片刷爆军迷圈,仿佛一场国际化的“出口盛宴”即将开启。
但如果回归权威数据和实际进展,情况又是另一番景象。马来西亚2023年最终选择韩国FA-50轻型战机,理由是价格、交付周期和维护体系更成熟。阿根廷2024年转而采购丹麦二手F-16,强调备件供应和机队兼容性。菲律宾2025年宣布与韩国签订TA-50采购协议,印尼、埃及、尼日利亚等国家虽与HAL保持沟通,至今无一份实质性采购合同落地。
美国海军曾在2021年派代表团考察Tejas教练型,评估其是否能替代T-45“苍鹰”。最终,美国选择波音T-7B红鹰,理由包括发动机技术依赖美国自身和维护标准不一致。即便如此,印度媒体依然以“美国海军考察Tejas”为宣传亮点,营造出一种“全球追捧”的氛围。
HAL董事长在2025年7月的班加罗尔航展上公开承认,Tejas出口谈判对象已达“6个国家”,但目前“尚无实质性订单”。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并未转化为订单优势,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瓶颈成为最大障碍。
“强过歼20”之说的真相与误区印媒最喜欢制造的对比,就是“光辉比歼20更强”。这种说法,往往建立在对部分技术参数的片面解读。Tejas以其高机动性、轻巧机体和数字飞控,在近距格斗模拟中确实有亮点。但歼20作为重型五代隐身战斗机,其战场定位、作战半径、隐身能力和远程打击力,完全不在一个量级。
2025年,解放军空军歼20机队已突破500架,配备国产新一代WS-15发动机。在远程探测与超音速巡航能力上,歼20依靠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-15远程导弹,形成了体系化优势。Tejas的Uttam AESA雷达虽已实现国产,模块数量和探测距离远逊于歼20标准机型。
现实作战中,轻型战斗机强调性价比和多用途,重型五代机则是战略威慑和制空权的象征。印媒对Tejas的“超越”故事,更多是基于民族自信和舆论造势。HAL官方也多次强调,Tejas的定位本质上是替代米格-21的“战术级”角色,而非挑战全球主力五代机的“战略级”任务。
产能、交付与印度空军的现实考验Tejas自2015年首批获得作战许可以来,印度空军共订购了123架(含Mk1和Mk1A),到2025年7月,实际交付量仅为44架。HAL原定年产能为24架,实际因GE发动机供应及配套零部件延误,年均交付量不足5架。2025年3月,印度国防部紧急成立“产能提升专项委员会”,督促HAL优化供应链管理。
在采购价格上,Tejas Mk1A单价约5,000万美元,低于同级的欧美产品。可实际采购过程中,配套武器系统、维护设施和后勤保障的整体成本,仍高于国际市场部分竞品。印度空军参谋长2025年5月在公开讲话中坦言,“交付速度与作战需求之间的矛盾仍未根本解决”。
同时,国产卡维里发动机自20世纪90年代立项,2025年5月依然处于地面验证状态。Tejas团队只能继续依赖进口发动机,未来出口也不可避免受到美国相关技术限制的影响。韩国KF-21等战机出口受限的前车之鉴,早已成为印度航空工业的警示。
国际市场上的光辉全球轻型战斗机市场近三年持续升温,韩国FA-50、土耳其Hurjet、中国JF-17等机型频频中标。韩国KAI公司2025年对外宣布,FA-50近三年出口已突破150架,覆盖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波兰等国。相比之下,Tejas在国际市场上的“存在感”更多体现在展会和媒体报道上,实质性落地订单寥寥。
HAL在2025年初宣布,将逐步将Tejas的本土化率提升至70%,未来5年内计划形成年产36架的能力。为此,印度政府向私营企业开放了更多零部件外包合作。班加罗尔、浦那等地的航空零部件产业园,成为Tejas供应链升级的重要节点。但新冠疫情后供应链重塑的难题,原材料、芯片、电子设备等环节依然存在制约。
全球地缘局势影响下,印度“中立但自主”的外交路线为Tejas争取了更多潜在客户,但地缘对抗、出口政策和售后体系,仍是绕不开的挑战。阿根廷、埃及等国最终选择F-16、歼10C,背后涉及技术转让、融资方案、维护体系等多重博弈。
技术升级与未来展望Tejas Mk2的出现被寄予厚望。新一代机型将在气动外形、作战航程和武器系统上全面升级。根据HAL官方2025年8月的进展报告,Mk2原型机预计年底前下线,2026年首飞。新机型将采用推力更大的GE F414发动机,挂载能力提升至6.5吨,航程和电子战能力显著增强。
但技术升级意味着更高的研发风险和更长的测试周期。HAL高管在2025年7月的采访中坦言,“Tejas Mk2面对的不是市场竞争对手,而是时间和资金的考验”。如果能如期量产,印度有望一举实现多用途、部分隐身、体系作战能力的跨越。但市场的耐心和军方的实际需求,决定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。
印度空军方面,已明确将Tejas Mk2作为未来主力之一,拟替换剩余的米格-21和部分老旧苏-30MKI。HAL也正加快与以色列、法国等国际供应商的合作,争取在雷达、电子战、武器系统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。
参考资料:莫迪亲自试乘感到自豪,印度“光辉”战机口碑两极
2023-11-28 05:45·环球网
发布于:河南省靠谱的股票推荐平台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